東西問|費城交響樂團:音樂對話如何在美中之間“破冰”“鑄橋”?

1973年9月,費城交響樂團訪華演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個訪華的美國樂團,實現(xiàn)了兩國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52年來,樂團先后十余次訪華,弦歌不輟,一次次奏響中美藝術對話和美之聲。今年,費城交響樂團獲頒第二屆蘭花獎杰出成就獎。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琴弓起落處,文化交流超越藩籬;音符流轉間,民心相通的故事持續(xù)。近日,費城交響樂團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探討音樂對話如何助力中美關系“破冰”,鑄就兩國人民友誼之橋。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1973年的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是怎樣實現(xiàn)的?那次“中國之行”在費城交響樂團的歷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
費城交響樂團: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訪問中國,這是一次不可思議的旅程,已被載入國際音樂史。樂團傳奇前音樂總監(jiān)尤金·奧曼迪(Eugene Ormandy)熱情推動了這次訪問,為樂團與中國人民之間幾十年來跨越世代的持久關系奠定了基礎。

中新社記者:費城交響樂團多次來華演出,為什么文藝交流要“常來常往”?
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是一種對話。音樂不是靜止之物,而是一種持續(xù)的、生動的對話。它可以超越語言的障礙,以獨特的方式將人們聯(lián)系在一起。
雖然世界各地的聽眾對某一種音樂的體驗可能不同,但音樂聽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熱愛音樂,并因此一起坐在音樂廳里共同體驗——就是這么簡單。

中新社記者:1973年首次來華演出時,費城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就曾走出劇院,走上街頭“快閃表演”。最近兩次來華演出,樂團又走出北京,來到成都、???、上海、杭州等城市,演奏了《成都》《萬泉河水清又清》《京劇幻想》等曲目。為什么做這樣的安排?
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本身,以及聽眾體驗音樂的方式,都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這對塑造這種藝術形式的未來至關重要。
我們相信,支持和推動這種“進化”,是我們藝術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頻繁改編新樂曲,并為聽眾打造“驚喜演出”等歡樂活動。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費城交響樂團曾為唐詩譜曲、與琵琶合奏,如何從中西音樂對話的角度理解這類創(chuàng)作?
費城交響樂團: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社會中,在這里,不同的藝術形式和美學能夠以積極的方式快速、便捷地互動。中國古典詩詞與西方音樂的結合,就是這樣一種探索藝術合作的美好方式。
這種藝術共創(chuàng)的可能性還需要信任和理解。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人民的長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我們能夠完成這樣的創(chuàng)作任務。

中新社記者: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溝通與理解似乎變得日益匱乏。音樂如何在架起溝通橋梁、增進民間相互認知與理解方面持續(xù)發(fā)揮作用?
費城交響樂團:音樂可以伸出友誼之手、營造包容的氛圍,從而為人們架起溝通的橋梁,尤其是在局勢復雜的時期。我們也將繼續(xù)這樣做,秉持對彼此歷史關系的尊重,著眼世界的美好未來。
中新社記者 肖欣
來源:東西問微信公眾號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10月29日 20:20:07
- 2025年10月29日 17:27:48
- 2025年10月28日 19:59:22
- 2025年10月28日 19:21:13
- 2025年10月27日 18:25:14
- 2025年10月27日 15:30:39
- 2025年10月26日 20:51:46
- 2025年10月26日 20:05:59
- 2025年10月25日 20:36:28
- 2025年10月25日 19:35:28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