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代表隊在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綻放光彩
中新網(wǎng)沈陽8月25日電 (記者 韓宏)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近日落幕,遼寧代表團帶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與熱愛,在這個全國性的舞臺上綻放光彩。此次參演,他們不僅展現(xiàn)了遼寧特殊藝術的獨特魅力,更在與全國同行的交流中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增強了團隊凝聚力,讓遼寧殘疾人的美好形象深入人心。

遼寧代表團的參演作品將地域文化的厚重底蘊與生命力量的熾熱溫度熔鑄于舞臺之上。原創(chuàng)舞蹈《無聲的音符》中聽障舞者們用肢體寫就的“遼河敘事”,以千百次鏡前揣摩的表情、淤青膝蓋支撐的跳躍,重現(xiàn)著遼河兒女逆境中不屈的身影。錦州京劇《丹心曲·風華頌》將《江姐》的經(jīng)典片段與三重空間場景交織,細膩的唱腔是紅色文脈的當代回響。
視障演員甘豐寧、滕紫霏彈奏的《保衛(wèi)黃河》《快樂的女戰(zhàn)士》及《土耳其進行曲》以肌肉記憶構建起黑白鍵的“立體地圖”,悠揚的琴聲訴說著遼寧兒女骨子里的豪邁。鞍山視障音樂人王凱的原創(chuàng)歌曲《祖國,我的祖國》,更是黑土地兒女對祖國的赤誠告白。這些節(jié)目從排練到成型,傾注了隊員們無數(shù)的汗水,他們克服身體的不便,反復打磨每一個細節(jié),只為將最純粹的藝術情感傳遞給觀眾。
在匯演的舞臺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殘疾人藝術團體帶來了風格各異的精彩節(jié)目,讓遼寧隊員們看到了特殊藝術的多元可能。從江南水鄉(xiāng)婉約的評彈表演,到西北高原豪邁的民歌獨唱,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以強大的感染力觸動著每一位遼寧隊員的心靈。
演出間隙,遼寧隊員們主動與其他省份的同行交流心得。他們分享著各自的創(chuàng)作故事,探討著藝術表現(xiàn)的技巧,在排練廳的角落、在休息區(qū)的長椅上,常常能看到不同代表隊的演員們圍坐在一起,用眼神、用手勢、用簡單的話語傳遞著對藝術的熱愛與對彼此的尊重。
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雖已落幕,但遼寧殘疾人藝術家們的追夢之路仍在繼續(xù),帶著在匯演中收獲的友誼、成長與榮光,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特殊藝術事業(yè),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讓遼寧特殊藝術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向世界展示遼寧殘疾人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美好形象。(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2日 16:06:37
- 2025年09月12日 13:07:03
- 2025年09月12日 13:03:45
- 2025年09月12日 11:52:43
- 2025年09月11日 21:06:34
- 2025年09月11日 19:28:17
- 2025年09月11日 15:50:49
- 2025年09月11日 15:37:33
- 2025年09月11日 14:48:53
- 2025年09月11日 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