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4日電 今年8月下旬以來,陜西關中西部降雨偏多4至8倍,僅8天就下了常年一個月的雨,過多的降水導致了渭河河水向渭南市的臨渭區(qū)、華縣、華陰、潼關和大荔襲去。
人民日報報道稱,暴雨洪水給橫貫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沿岸帶來了巨大災難,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102萬畝農田成災,19萬間房屋倒塌,43萬頭(只)畜禽溺死。但是,也出現了少見的奇跡:渭河兩岸500多萬群眾安然無恙,只有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和一位新聞記者在抗洪中英勇犧牲。
人民安危重如山 洪水牽動中南海
渭河特大洪水災害,牽動著北京,牽動著中南海。
中央領導多次詢問陜西災情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緊急動員災區(qū)廣大黨員、干部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災斗爭,確保災民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對陜西抗洪救災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國務院領導也作出重要批示,并派專人召開會議,聽取匯報并解決搶險救災的急迫問題。國家有關部委還及時向陜西下撥搶險救災資金1.98億元。
按照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陜西省委、省政府舉全省之力,組織干部群眾投入抗洪救災斗爭。省委書記李建國先后4次來到渭南抗洪第一線,參加并指揮戰(zhàn)斗;正在京參加學習的賈治邦省長,請假趕赴災區(qū),連軸工作3天……
國慶節(jié)這天,溫家寶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一行冒雨看望守候迎戰(zhàn)5號洪峰的5萬多軍民。溫家寶總理動情地對干部群眾說,今天是國慶節(jié),我們就用這種方式過個國慶節(jié)吧!我們是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時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這些話,句句溫暖著大家的心。奮戰(zhàn)在抗洪一線的廣大干部和軍民再次發(fā)出這個誓言:“人在河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
群眾生命高于天 領導決策系萬民
“暴雨災害,是對我們各級干部學習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次最好的檢驗,也是對我們‘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一次嚴峻考驗!”渭南市委書記劉新文說。渭南市的各級干部正是這樣想的,這樣做的。
劉新文到任的當天就到基層檢查防汛工作。在他的堅持下,渭南全市從去年8月起先后搞了5次撤退演練!叭死蠋纵呉矝]見渭河水把村子淹了,劉書記小題大做,老喊‘狼來了’嚇唬人!”當時有的干部群眾這樣埋怨。
“沒想到今年的河水漲到天上了!”“‘狼’真的來了!”人們在驚嘆渭河暴漲的同時,也在感嘆市委領導的正確預見,“不是去年的演練,今年全市一夜之間怎么會這么快地撤了30多萬人!”
渭河一號洪峰過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召集專業(yè)和科技人員研究防洪方案。當時副市長岳萬民、市水務局局長郗懷亮等同志提出緊急撤離方案,權衡得失利弊,劉新文書記和曹莉莉市長斷然決策:“群眾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二號洪峰到來之前,必須從臨渭、華縣、華陰等區(qū)縣市撤出群眾30萬人!”
一時間,臨河的各村鎮(zhèn)被鑼聲、警笛聲和汽車、拖拉機的轟鳴聲所驚醒,在村、鄉(xiāng)干部的動員勸導下,村民們半信半疑地揣起存折和現金,趕著牛羊,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自己的家園……
不出所料,隨著2號洪峰洶涌到來,9月1日2時38分,石堤河東堤決口,接著羅紋河、方山河先后有7處河堤決口,很快14個鄉(xiāng)鎮(zhèn)85個村莊被黃濤濁浪吞沒,美麗家園成了一片汪洋。
所幸,渭河沿岸區(qū)縣共撤出群眾37.76萬人,及時避免了洪水可能造成的傷亡。省委書記李建國得知后贊揚說:決策正確,功不可沒!
洪水仍在肆虐,軍民仍在搶險修壩,被迫撤離和無家可歸的災民需要妥善安置,市委、市政府領導按照省長賈治邦的要求,在聽取了專家意見并研究災情后斷然拍板破堤泄洪。正在堵堤固壩的時候還要破堤,正在救人抗災的時候,還要未雨綢繆著眼恢復生產!盀榱巳嗣竦纳敭a,這個險我們要冒!”市領導大膽決策,省領導大力支持。
北洛灣村的生產圍堤被掘開了,洪水奔瀉而下,被淹的大片大片的房屋和莊稼又重見了天日。短短幾天,近3億立方米的洪水被排泄入了渭河。抗洪還在繼續(xù),但已經為恢復生產打好了基礎。
濁浪之中見清風 波濤之上寫忠誠
“看著干部們勸說,攙扶群眾的動人場面,目睹大水淹沒了村莊,耳聞房舍在洪水沖浸下悶雷似的倒塌聲,我們的心都快被震碎了,”副市長岳萬民談起那個夜晚站在渭河大堤上所經歷的悲壯一幕,至今淚水盈盈。
華縣縣委書記王建站在大堤上,面對眼前滾滾的洪水和群眾的損失,失聲痛哭起來:群眾掙來這些家產不容易呀!
熱土難離、家園難舍!有些上年紀的村民不肯撤離,說死也要死在自己的窩里;還有的村民撤走后,心里老放心不下自己的房,惦念著自家將要下崽的豬、尚未喂飽食的羊,不少人又偷偷地跑回村里……縣、鄉(xiāng)、村干部們苦口婆心地勸說著,嗓子喊啞了,眼熬紅了,但老百姓不撤完,自己絕不能走,絕不能淹死一個人!華陰市委書記吳春梅面對已經撤離又返回的村民,給鄉(xiāng)親們三鞠躬:“房倒了可以再蓋,東西沖走了可以再置,可生命只有一回!”華陰市市長黨德才沖鋒在先,與吳春梅以及鄉(xiāng)鎮(zhèn)村黨政干部一起,動員撤離了10萬多群眾,同時筑起了長300米、寬5米、高10多米的圍堰,把2億多立方米的洪水攔擋在圍堰之外,阻止了渭河洪水向華陰縣城的侵襲。
就在這一晚上,臨渭區(qū)區(qū)委書記趙潤民、區(qū)長魏穩(wěn)柱也在做群眾的撤離工作,全村1700多人,當晚就撤離了1600多人。人剛撤離,洪水接踵而至,第二天清晨,又下村挨戶搜尋,拉了20多車返村村民和豬、羊……僅在60公里長的臨渭大壩上,就有1.6萬名機關干部和軍民在搶險!
“看到洶涌而來的河水,俺們體會到什么是洪水猛獸;看到迎著洪水而上的共產黨員和機關干部,俺們知道了什么是‘三個代表’!”一位被干部救出的災民這樣說。
面對洪水,渭南市黨政軍領導以身作則,沖鋒陷陣。在迎戰(zhàn)3、4號洪峰時,市里21位領導全部上了堤。9月9日晨,市委書記劉新文、市長曹莉莉等14人乘舟前往查看決口。不料船快到決口處,由于水過于湍急,螺旋槳意外折斷使船失去控制,一個浪頭打來,船顛覆在洪水中,船上14名同志全部掉在水中。劉新文一鉆出水面,就指揮救其他人。曹莉莉被救出時還在嘔吐,卻關心著另一位干部。大堤上的群眾目睹此情此景都哭了。最后,13人相繼被救出,可36歲的渭南日報攝影記者王文卻不幸犧牲,第五天在水下撈出他的遺體時,脖子上還掛著兩架照相機……
副市長姚炬、雷孟斌堅守在河堤上指揮戰(zhàn)斗,洪水不退人不走。姚炬感冒發(fā)高燒,堅持在大堤上打吊針,拔了針頭繼續(xù)干。他說:“治病只是我一人,治水關系千萬家!北蝗藗冏u為“抗洪英雄”的市水務局局長郗懷亮的家就在離堤不遠的柳枝街,他幾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眼看著自家3間兩層樓房被洪水淹沒,沒有離開自己的指揮崗位半步。
軍心連著民心 暖流勝過洪流
在抗擊洪水的戰(zhàn)斗中,軍民筑起的連心壩,一次次經受住了洪水的沖擊和考驗。
風雨中,解放軍戰(zhàn)士和武警官兵身穿桔紅色的救生衣,雙腿捆綁著塑料袋,扛著一包包土袋,搬運著一塊塊石塊,向決堤處奔跑。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這些最可愛的人。雨中淋,泥里滾,個個官兵都成了泥人。有的官兵幾天幾夜沒合眼,沒吃一頓飽飯,實在餓了,就啃口干饃,泡碗方便面;實在困了,就歪躺在雨地里打個盹。
解放軍駐陜某部前身是南泥灣359旅,官兵們雖然面臨著部隊壓縮整編和轉業(yè)復員,但他們在抗洪戰(zhàn)斗中,個個奮不顧身,與武警戰(zhàn)士和地方干部群眾一起投放50萬個土袋,1.2萬立方米石頭才堵住決口。戰(zhàn)斗在堤壩上的韓西林團長說,“雖然我們面臨著整編,但我們要為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回白水探親的某部通信站有線連戰(zhàn)士張喜成和閻紅斌聞訊后,顧不上照顧患病的父親和料理家事,主動請纓到抗洪一線。駐陜某部“夜老虎團”英雄四連在打樁時,突然一段堤壩垮了下來,指導員喊:“這里危險,是共產黨員的站過來!”這時,17名共產黨員齊刷刷地站了出來,直奔最前沿,紛紛跳進激流中……
臨渭區(qū)公安巡警寇顏平,劃著橡皮筏搶救群眾,4次跳入水中,搶救出6名村民。
據統(tǒng)計,在與5次渭河洪峰的搏斗中,渭南市共出動解放軍和武警官兵1.1萬人、5.05萬人次;出動公安干警4980人、2.14萬人次。其中公安干警、武警戰(zhàn)士和消防官兵23人組成的華縣公安局搶險營救隊,救出被洪水圍困的群眾1782人。他們與當地干部群眾并肩戰(zhàn)斗,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抗洪救災的銅墻鐵壁。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聽到方山河東堤決口的消息,附近8個鄉(xiāng)鎮(zhèn)在短短的幾個鐘頭里,立即送來了40萬個袋子,出動車輛4000多車次,在渭河大堤上排起了長龍式的車隊。在短短的5個小時內,潼關縣200名干部群眾組成的搶險隊伍就趕到華縣渭河大堤。為了妥善安置災民,許多村子、單位騰出了自家的房子和辦公室,送來熱騰騰的饅頭和香噴噴的飯菜。華縣蓮花寺鎮(zhèn)何巷村黨支部書記魏紅學、村委會主任何八紅還通過縣有線電視臺發(fā)布信息:無論是否沾親帶故,沿河撤離的群眾都可到本村居住,保證住好、吃飽。該村一位老黨員的家中就接納災民5戶共20人。
16歲就走遍老山前線的擁軍模范張娟娟,為大堤上的戰(zhàn)士們送來熱騰騰的飯菜;農歷八月十五,地方政府和群眾上堤為解放軍戰(zhàn)士們送來了月餅,據統(tǒng)計,截至10月10日,周邊市區(qū)和全省干部群眾共向渭南災區(qū)捐助面粉107萬公斤,衣物125萬件,棉衣棉被38萬件(套),省抗洪救災電視文藝晚會當場募捐現金上千萬元,而干部群眾主動交到渭南災區(qū)的捐款就達895萬元。
渭南全市投入抗洪軍民共達26萬多人,實現了“渭河大堤不決口,渭南城區(qū)不進水,淹沒災區(qū)不死人”的目標,同時已妥善安置了12.8萬無家可歸的災民,做到了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
截至記者發(fā)稿時,關中又普降中雨,渭河水仍有上漲的可能。堅守在渭河大堤、正在準備迎接6號洪峰的數萬渭南軍民正嚴陣以待,爭取最后的勝利。(孟西安 曹宏亮)